摘要:前几期我们讲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入侵,西周灭亡。晋文侯帮周平王东迁洛邑,立有大功。可以说,晋文侯与卫武公、郑武公、秦襄公是东周初期的中流砥柱。我们都知道:一部晋国史,半部春秋史。但是在接下来的近百年间,晋国一直寂寂无闻。反观之后的郑国...
前几期我们讲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入侵,西周灭亡。晋文侯帮周平王东迁洛邑,立有大功。可以说,晋文侯与卫武公、郑武公、秦襄公是东周初期的中流砥柱。
我们都知道:一部晋国史,半部春秋史。但是在接下来的近百年间,晋国一直寂寂无闻。反观之后的郑国,继续开疆拓土,郑庄公再接再厉,与齐僖公、楚武王并称春秋三小霸。
这时的晋国在干什么?在睡大觉吗?
答案是:在窝里斗。
一切还要从晋文侯的老爹晋穆侯说起。
起名也要有讲究
前805年,晋穆侯跟随周宣王讨伐条地的戎人。
那时候的周朝虽然经过周宣王短暂的中兴,但是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相反,周边的戎人却越战越勇。
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战争很残酷,周宣王和晋穆侯惨败而归。晋穆侯深以为耻:“此仇不报非君子”。
正好,晋穆侯的夫人齐姜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儿子。生娃得取名啊。于是晋穆侯正在气头上,想了想重要的事,那就是报仇了。于是给儿子起名“仇”,也就是太子仇。
这是个欠妥的考虑,要想报仇,起名“姬报仇”都比这个“姬仇”要好。或者为了打赢,叫“姬赢”,为了打胜仗叫“姬胜”,或者叫“连胜”,一直打胜仗,都比叫“仇”好。
也许是晋穆侯的诚意感动了上天,也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前802年,晋穆侯讨伐千亩这里的戎人,打赢了,晋穆侯终于一雪前耻。
这时,正好穆侯的姬妾生了个小儿子。晋穆侯很高兴,喜上加喜啊,就给小儿子取名“成师”。这个名字好啊,很大气,就是放到今天,也比一般的名字强多了。
嫡长子起名“姬仇”,庶子起名“姬成师”,根据打仗起名字,晋穆侯还真有一套。
晋人师服说:“君王给孩子取名,真奇怪呀!太子叫仇,仇是仇恨的意思。小儿子却叫成师,成师是大名号,是成就的意思。虽然名字是自己起的,但是名字也影响运势。现在,嫡长子与庶子取的名字正好相反,晋国以后能不乱吗?”
晋文侯的文治武功
前785年,晋穆侯去世。晋穆侯的弟弟殇叔不地道,夺了侄子的位子,自立为君。好汉不吃眼前亏,太子仇逃跑了。
姬仇绝对是为报仇而生的。前781,姬仇卷土重来,袭刹殇叔,自立为君,这就是晋文侯。
前771年,犬戎入侵,周幽王嗝屁了。晋文侯护送周平王东迁,袭刹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历史。左丘明称:“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晋文侯堪称周平王的定海神针。
再看晋文侯的弟弟成师,也很贤明。但是晋文侯的文治武功实在是太强了,成师一直在哥哥镁光灯般的光环下,显不出来。由于晋文侯被他叔叔夺过江山,心理阴影面积超大,直到成师弟弟头发都白了,也没被封一寸土地。
都57岁了,都到退居二线的年龄了,也没点建树,人生基本就没戏了。
结果,天上掉了块大馅饼。
虽说馅饼就是陷阱,但这次的确不是陷阱,是大大的馅饼。
成师获封曲沃
前746年,晋文侯姬仇逝世,他的儿子晋昭侯姬伯即位。
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了叔叔成师。翼城是晋国的都城,曲沃是成师的封邑。成师因此被称为曲沃桓叔。
在周朝,以分封制立国,给叔叔封个地是很正常的。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曲沃比晋国国都翼城还大。
也就是说,晋昭侯大手笔,把家里的所有大宅子都送给了叔叔成师,自己光守着一间主屋过日子。
这个晋昭侯是出于尊重叔叔,还是脑袋被驴踢了?
当年殇叔占了他老爹晋文侯的位子,晋文侯多难啊,好不容易才夺回来。难道晋昭侯不知道吗?他反而大笔一挥把大多数财产都给了叔叔成师,真是个败家子。
如果被他老爹晋文侯知道了,非得从地下把棺材板都踹翻了。
这一年,曲沃桓叔(姬成师)已58岁,崇尚德行,晋国百姓都归附他。有高人就预言说:“晋国的动乱就要来了,曲沃比翼城还大,并且桓叔深得民心,不乱还等什么呢!”
如果晋昭侯也是治世贤君,那叔侄两个相安无事就行了。但是,估计晋昭侯也是个不靠谱的主,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掉了晋昭侯。如果潘父立晋昭侯的儿子为国君,那就是找死。潘父不傻,他要迎接曲沃桓叔即位为国君。
咣当一声,天下又掉下了第二个大饼,这个饼比上一次的还大。
难道64岁的桓叔要开挂?
桓叔的小宗代大宗之路
不想当国君的大臣不是好大臣。既然晋昭侯挂掉了,我桓叔德高望重,回去接任君位,理所应当啊。桓叔想回晋都翼城过一把国君的瘾。哪怕只当一天呢!一个时辰也行!
走,我们去翼城!
人啊,总容易高估自己,低估别人。桓叔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桓叔的高估在于高估了自己的威望。桓叔心想,我德高望重,又有潘父做内应,回去继承君位,那不是十拿十稳的事情嘛,便放松了警惕,也没带多少兵,就去了。
事实证明,不到最后一刻,一切都可能发生。本来胜券在握的事情,可能落得个满盘皆输的结局。
桓叔的低估在于低估了翼城的民意。翼城的民意是什么呢?
那就是:潘父是个弑君的乱臣贼子。你桓叔和潘父一伙,你也不是好人。
桓叔不知道呀,他本意为晋人会夹道相迎呢,岂不知等来的是迎面而来的枪林弹雨。桓叔毫无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灰头土脸地逃回了曲沃。
哎!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桓叔到嘴的鸭子不仅烫了一下嘴,而且飞了。
晋人共同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国君,这就是晋孝侯。
潘父也没落个好下场,被咔嚓一刀砍了。
前732年,曲沃桓叔去世,终年72岁。他的儿子姬鳝即位,这就是曲沃庄伯。
此时的晋国已经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晋孝侯所在的翼城,一部分是曲沃庄伯所在的曲沃。
一山不容二虎,晋孝侯能成功再次统一晋国吗?曲沃庄伯能成功取代大宗登上晋君的宝座吗?
他们谁会胜出呢?
庄伯继续奋斗
前725年,曲沃庄伯在翼城杀死晋孝侯。晋人攻打曲沃庄伯,庄伯再次回到曲沃。晋人又立孝侯的儿子姬郄(xì)为国君,这就是晋鄂侯。
前718年,曲沃庄伯联合郑国、邢国伐晋国都城翼城。本来敌强我弱,这下曲沃庄伯又找了几个强有力的帮手,这哪能打得过。
这还不是最坏的,也许是周桓王收了好处,也来凑热闹,派尹氏、武氏支援曲沃庄伯。想当年,人家晋文侯可是帮了你爷爷周平王的,想不到周桓王一点恩情也不讲。
这下晋鄂侯被打败,逃到了随地,后又逃到了鄂地(今山西乡宁),不久挂掉了。曲沃庄伯继续讨伐翼城。
也许是分赃不均,也许是好处费没送到,曲沃庄伯和周桓王搞崩了。周桓王是个毫无立场只讲利益的人,这下他又调转枪口,派虢公讨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逃回了曲沃。
到嘴的鸭子又飞了。
晋人又立了晋鄂侯的儿子姬光为国君,这就是晋哀侯。
激光对黄鳝,当然是激光更牛一点。姬光一即位,把姬鳝给克死了。
前716年,曲沃庄伯逝世,他的儿子姬称即位,这就是曲沃武公。
姬光对姬称,谁能赢呢?
曲沃做大
晋哀侯要一改祖辈们的颓势,重振晋文侯的荣光。前710年,晋国侵伐陉廷。
陉廷人一看,顶不住,请外援!前709年,他们和曲沃武公联合,在汾河畔打败、并俘虏、并杀死了晋哀侯。
激光没有重量,搁不住称一称啊。
于是晋人就立了晋哀侯的儿子小子为国君,这就是小子侯。
这时候的曲沃已经越发强大,翼城已经对曲沃无可奈何。
曲沃:小样,看你还能撑多久!
翼城:告诉你们这些乱臣贼子,我还很能撑!
周桓王又来插棍子
主少国疑被人欺,曲沃武公喊话晋小子说:“大孙子啊,我们两家本是一家,打断骨头连着筋,咱们闹什么闹,咱们聚个会,开个party,你做你的国君,我做我的大臣,不香吗?”
小子就是小子,跟曲沃武公这种老油条不能比,小子就上当了。
前706年,曲沃武公骗来了晋小子杀死了他。
哈哈哈,这下,晋国没辙了吧,这下晋国国君的位子应该是我的了吧!
还不行,还要经过我同意!周桓王又插了第二腿。
曲沃武公才想到,原来自己在偷偷搞事情的时候,忘了请示这位大哥。
不给大哥面子,大哥的脸往哪放?不给大哥好处,大哥能向着你?
大哥很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只得逃回曲沃。周桓王立了晋哀侯的弟弟姬缗为晋侯。
曲沃武公又做了一回曲沃庄伯,到嘴的鸭子再一次飞了。这次的教训很深刻:大哥不能得罪,还要好好供着!
曲沃武公消停了,这一消停就是27年。他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
曲沃代晋,我们学到了什么
前679年,曲沃武公讨伐晋侯缗,灭亡了晋,吞并了晋国所有的土地。
这次,曲沃武公不会再犯傻了,把晋国的宝器全部献给了周釐王。
在真金白银面前,什么周礼之类的制度都是摆设,什么规定都变成了龟腚。周釐王很高兴,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曲沃武公也升格为晋武公,这距离姬称同志即位为曲沃武公已经37年了。
前678年,晋武公把都城迁到晋国都城翼城。
经历了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人的努力,历时67年,曲沃最终灭亡了晋国,实现了曲沃代晋。期间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挫折和一次次的努力。
曲沃代晋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年纪有多大,只要能活,只要还有希望,就要不断地努力。只有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功、迎来最后的胜利。
前677年,晋武公去世,他的儿子诡诸即位,这便是晋献公。
经过曲沃与翼城的数次攻伐,实现了优胜劣汰,晋国的战斗力非常强大。
即位的晋献公是个猛人,他对周边的戎狄等国家用兵,“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国终于开了挂,国土不断推进,成为北方第一大国。
晋献公是个狠人,他为了防止曲沃代晋的再次发生,矫枉过正,把所有的非晋献公支脉的公族刹了个干干净净。晋献公的算盘打得好:所有的同族兄弟们都被我干掉了,从此之后,只有我这一脉可以当晋君。他不知道的是,这导致了晋国形成了防范同族、重用外姓的传统。导致了将来六卿的做大,以及三家分晋。
晋献公是个浑人,他甚至为了自己的小儿子能坐稳君位,把其他几个儿子们要么驱逐、要么赐死。这导致在他死后,晋国进入了大乱。
下一集,我们来讲述晋献公这个猛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