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5 22:29:13 | 浏览:306
经过三十年岁月洗礼,曾经盛极一时的娃哈哈帝国逐渐呈现颓态。
浙商杂志最新发布的《2018浙商全国500强》榜单显示,被消费者熟知的多家食品企业上榜,其中娃哈哈在2017年营收464.5亿元,相比去年下滑64.6亿元,榜单排名第31位。
曾经,娃哈哈在宗庆后的带领下,连续多年登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据世界浙商网的数据,娃哈哈更是于2013年创下了782.8亿元的最高营收纪录。而对于宗庆后来说,他的目标是娃哈哈在2014年达到千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3-2016年,娃哈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2.8亿元、720亿元、494亿元、529亿,直至2017年,营收缩减至456亿元,5年营收缩水超300亿。
但随着业绩下挫,娃哈哈渠道老化的问题也不断为业内所诟病。对此,宗庆后开始调整、反思。
千亿销售额渐远,明星产品断崖式下滑
业绩连续下滑、千亿销售额渐远,产品老化新品不振……
公开数据显示,从1987年娃哈哈创立,到1991年突破亿元产值达到2.17亿元,再到2003年突破100亿元,最终在2013年实现782.8亿元的营收,娃哈哈站在了历史的最高峰。对于宗庆后来说,他的目标是娃哈哈在2014年达到千亿元。
但是市场并没有宗庆后想象的乐观,也正是从2014年起,娃哈哈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显示,2014-2017年娃哈哈营收分别为720.43亿元、494.74亿元、455.92亿元,名次从31位跌至104位。此外,根据浙商杂志发布的“浙商全国500强企业”名录,2014-2016年娃哈哈营收分别为728亿元、677亿元、529亿元。虽然上述数据统计口径不同,但娃哈哈业绩下滑已然是不争事实。
娃哈哈业绩下滑的背后,是原有的明星产品销售业绩出现下滑。作为主力单品的营养快线更是呈现出断崖式下滑,2014-2016年销售额分别为153.6亿元、115.4亿元和84.2亿元。
而一手缔造娃哈哈的宗庆后家族,财富值曲线紧跟着娃哈哈的业绩曲线。
2016年度《胡润百富榜》中,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五,已是连续四年下滑,几乎退回到2010年的水平。
跨界探索大多打上“失败”烙印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娃哈哈或许已经有点“土”气了。
不过,品牌和产品的老化娃哈哈并非看不见,相反,这些年娃哈哈的新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013年,娃哈哈重磅推出的“启力”牛磺酸功能饮料,不仅利用自身的经销体系优势全面布局,还冠名了当时最热门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
可惜,好声音火了“加多宝”,没火“启力”。
除了启力,无疾而终的娃哈哈新品还有:想要“讨好”中产/都市白领的猫缘咖啡、清透椰子水、曾经辉煌的绿茶也被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的茶饮料挤下货架……
现在,支撑娃哈哈业绩的重担还是在2004年就“出生”的营养快线上。可是营养快线“自身难保”,产品老化、负面新闻不断,加上消费者对含乳饮料的热情不再,转投低温乳酸等怀抱。
而纯净水领域,娃哈哈又面临着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百岁山的强势挑战,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产品研发思维滞后、市场定位模糊、曾经的爆款产品风光不再,新品又未能再续辉煌,娃哈哈的“尴尬”可想而知。
千亿销售额的宏图霸业,宗庆后曾想用“多元化”探索来完成。
2002年,娃哈哈宣布进军童装市场,目前收效有限;2010年,娃哈哈开始做奶粉,取名“爱迪生奶粉”,可惜在众多进口奶粉中,娃哈哈暂未突围;2012年,娃哈哈斥资17亿打造城市商场综合体——娃欧商城,定位是满足中国中产阶层消费,销售的是知名度较低的欧洲品牌,还计划5年内在全国开设100家连锁店。2014年就爆出亏损严重,拖欠租金等新闻;2013年,娃哈哈决定投资150亿元做白酒,时至今日却无几人知道这事……
宗庆后原本设想,利用娃哈哈品牌影响力与长期积累的渠道优势,让新进入的领域如虎添翼快速实现合力。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几番尝试,这些跨界大多打上了“失败”的烙印。
所有事情亲力亲为,公司缺乏人才
业绩连连下滑的娃哈哈,为了扭转颓势又有新动作。6月1日,娃哈哈对外宣布开始进军大健康产业。
业内人士表示,娃哈哈辉煌不再,谋求新的突破口也在情理之中。娃哈哈也曾多次进行多元化尝试,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模式问题。进军大健康产业的娃哈哈,需要颠覆原有企业管理方式、变革渠道运作模式,否则依然会重蹈覆辙。
对于进军大健康,宗庆后则亲自站台。他表示,2018年娃哈哈集团将加速创新,利用中医食疗开发健康食品,以满足消费者饮食需求向保健、养生方向的转变。同时,娃哈哈进军社交零售,并提出用互联网粉丝经济,来连接实体经济和人,让消费者变成“代理+代言”的联营者。
加注多重新概念,不断打造新单品,之所以如此努力,在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看来,娃哈哈业绩已经连续下滑,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一个刚需性行业,符合整个宏观发展趋势。
曾有内部人士表示,娃哈哈创新不足,没能迎合当前消费主力人群的需求,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源于宗庆后“独断”的管理模式,没能建立起完整的人才梯队,并且市场维度过度依赖传统的销售渠道。
有机构分析认为,娃哈哈除了资金外,品牌、渠道、人才等优势都归零。以童装为例,作为饮料起家的娃哈哈,进军童装领域,童装市场与饮料行业截然不同。又采用OEM模式,与加工厂属于合作关系,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脱节,童装质量无法保障。
渠道问题在娃哈哈进军白酒领域时体现得最明显。上海博纳睿成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史贤龙曾表示:“娃哈哈用饮料的渠道做白酒,不抓市场、不抓终端、不抓消费者,靠饮料的经销商去跟其他白酒品牌的经销商拼渠道、拼终端、拼关系,没戏。”
最大的问题则是,宗庆后的“亲力亲为”导致团队发挥受限。曾做过宗庆后秘书的罗建幸表示,宗庆后所有事情亲力亲为,导致娃哈哈缺乏人才优势。“娃哈哈所有的公司决定都是由宗庆后一个人拍板,没有人敢提建议,也没人敢顶撞宗庆后,包括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
对于这些问题,朱丹蓬认为:“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顺应饮料功能化、健康化的趋势,结合社交零售的联营者策略,‘娃哈哈天眼晶睛’发酵乳在模式上进行着突破新品困局的尝试。但说到底,娃哈哈的企业管理需要颠覆自我,从宗庆后开始,然后进行全面的企业架构调整。”
在新形势下,娃哈哈面临挑战不小,宗庆后要想安然“退休”恐是不可能了,老当益壮的他或许会像任正非等,奋斗到最后一秒吧。
记者 | 赵晓娟编辑 | 昝慧昉12月27日,娃哈哈集团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在2022年销售工作会议暨新品发布会上,对公司2022年的产品、品牌、销售等方面工作发布重要战略,并发布了20余款新品。宗馥莉代表娃哈哈集团,发表2022年全国销售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阿茹汗 宗馥莉身上最为外界熟悉的标签是“宗庆后之女”、“娃哈哈集团公主”,然而随着她在娃哈哈集团内部职位的不断提升,她的“企业家”身份标签或许会愈加鲜明。12月9日,娃哈哈集团发布了了一则人事任命,宣布宗馥莉出任公司副董事
饿了吗?戳右边关注我们,每天给您送上最新出炉的娱乐硬核大餐!10月12日,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迎来了77岁的生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了宗庆后生日宴现场的画面,低调简朴的作风备受夸奖,画面曝光后引发热议。据悉,宗庆后的生日宴是在娃哈哈总部举行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婕12月1日~6日,娃哈哈集团“新饮力 创共赢”2021销售工作会议在浙江湖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余名经销商与销售将士齐聚太湖之畔,共商娃哈哈2021营销大计。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品牌公关部部长兼销售公
图为娃哈哈集团海宁基地。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中国的民营经济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雨历程。无数的创业者抱着雄心壮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奔流涌动,一批以娃哈哈为代表的民族品牌从中孕育而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流
娃哈哈和浙江中南控股集团(下简称中南集团)合作推出“天眼晶睛发酵乳饮料”(以下简称天眼晶睛),据说是国内首款认证为保健食品的视力酸奶。两家公司的分工是:娃哈哈生产天眼晶睛,中南集团旗下的中南天眼为这款产品的独家经销商。天眼晶睛采用了中南卡通
12月27日-28日,娃哈哈集团“新饮擎,共前行”2022年销售工作会议暨新品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分会场的7000余名经销商与销售人员通过视频形式齐聚一堂,共商娃哈哈2022营销大计。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宗馥莉
作者:铺天地娃哈哈又推出新品了。近日,一款名为娃哈哈天眼晶睛的饮料出现在市场上,目前正在通过各个平台大肆招商。与娃哈哈之前的招商方式不同,天眼晶睛招的是微商代理。首先,咱们先看看天眼晶睛是什么。据娃哈哈当前放出的消息可以看出,天眼晶睛是一款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试水社交零售模式推出的天眼晶睛产品被爆出其代理商展开维权的消息。据了解,天眼晶睛是娃哈哈集团于今年4月份推出的产品,浙江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营销推广,运营方则为杭州中南天眼科技发展有限公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就可以每天获取本头条号发布的职场及管理知识!CEO管理内参,坚持无干货,不分享!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营收暴跌后,留给73岁的宗庆后的时间已经不多。8月29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最新的民企500强名单。娃哈哈的营收跌